学习延安精神 践行育人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暑期红色基地研学活动

600cc全讯白菜网网站首页2023-07-12访问数: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74日至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名教师赴陕西延安、西安等地开展以“学习延安精神 践行育人使命为主题的红色基地活动。我校外聘教学导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顾宏松主任和谢贵兵副主任随行参加了研活动。出发前,校长助理、人文学院院长黄兴专门组织召开动员会议。

活动合影

研学团队首先来到了延安杨家岭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参观珍贵历史实物、照片和文献,重温革命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1938年至194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杨家岭居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走进杨家岭大门,左边就毛主席曾经种过的菜园,再往前走,就望见朴素壮观的中央大礼堂。礼堂主席台上方张贴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了中央大礼堂,杨家岭还坐落着多孔窑洞,曾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当年正是在这样条件简陋的窑洞毛泽东提出了“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为了克服物质困难,他以身作则,开荒种地,倡导并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观中央大礼堂

  

参观中共七大会议旧址

参观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随后,大家又来到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至1947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此居住期间,党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大家一起瞻仰了毛主席的枣园故居,窑洞里陈设极其简陋,但毛泽东同志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必胜信念,在这里他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写下《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光辉著作。

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延安精神贯穿历史,走进伟大的新时代,融汇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在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下,思政教师们充分感悟了我们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深刻理解了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步步地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真正理解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大家表示要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将延安精神融进思政课堂,将延安精神讲好、讲深、讲活。

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参观完延安革命旧址,研学团队又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作为知青插队的地方,大家参观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等地,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奋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文化贫瘠的年代,青年习近平仍然坚持博览群书,他住的窑洞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书。既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有《史记》《三国志》等中国经典古籍,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将新华字典带在身边,为自身的成长打下了扎实根基。大家实地参观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这是习近平在知青时期带领村民一起研制出来的,当时轰动了整个延川县,沼气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照明、烧柴困难。大家了解到,在陕北插队那些年,习近平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干过,而且抢着干村民打井,他两腿踩在泥水里,一干就是好长时间打淤地坝,他用手抓住夯石的绳子,用尽全力砸黄土,手掌磨得全是水泡。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七年,带头践行和弘扬了延安精神,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树立了践行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典范。思政教师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好延安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进一步锤炼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者、践行者、教育者和宣传者。

参观梁家河村史馆

参观梁家河村史馆

本次研学还组织参观了南泥湾、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地,大家进一步感受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辉煌进一步增进了文化自信自强

参观南泥湾革命旧址

参观黄帝陵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通过本次为期五日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将思想与红色感悟相结合课堂与红色场馆相融入、历史与未来战场相衔接,真正做到让红色成为大思政课的鲜明底色助力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育人本领,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年学生的青春血脉,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原图
/